时间: 2025-04-24 00: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58:43
“呕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不满、愤怒或厌恶而感到胸闷、心情不舒畅。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状态,表达一种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不愉快或生气的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呕气”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它常常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或不满。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的语境中。
同义词:
反义词:
“呕气”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呕”(指呕吐,引申为不愉快的感觉)和“气”(指情绪或气息)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呕”已有表达不快或厌恶的含义,而“气”则常用来形容情绪。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达不愉快情绪的词汇。
在**文化中,表达情绪的方式往往较为含蓄,因此“呕气”这样的词汇能够很好地描述一种内心的不快,而不需要直接表达愤怒或不满。这种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中有时被视为一种礼貌或策略,避免直接冲突。
“呕气”这个词给人一种压抑和不舒服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胸闷、心情沉重,以及想要发泄却又无处发泄的情绪状态。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表达,使得人们在描述自己的不快时更倾向于使用这样的词汇。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呕气的情况。那时,我选择了和朋友倾诉,通过交流来缓解内心的不快。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黯淡,心中呕气如乌云密布,渴望一场雨,洗净这烦忧。”
视觉上,“呕气”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空或压抑的色调。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音乐或沉闷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upset”或“feel annoyed”,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呕气”那种强烈的内心压抑感。
“呕气”这个词在描述情绪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不快,还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压抑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呕】
(形声。从口,区(ōu)声。本义: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呕。-欧,吐也。 、 《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嘔呕血。 、 《山海经·东山经》-其音如呕。 、 《博物志·异人》-有女子方跪,据树而呕丝北海外也。 、 唐·杜甫《北征》-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组词】
呕逆、 呕泄、 呕家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