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0:27
“无其伦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非常独特,无法找到与之相等或相似的东西。
在文学中,“无其伦比”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自然景观或人物特质的高度赞美。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在专业领域,如科学、艺术评论中,它用于强调某项成就或作品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独一无二”强调唯一性,“绝无仅有”强调罕见性,“举世无双”强调超越所有人。反义词则强调普遍性和常见性。
“无其伦比”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用以形容事物的非凡和卓越。
在**文化中,“无其伦比”常用于表达对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的尊重和赞美。在社会背景中,它也用于强调个人或集体成就的非凡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崇高、卓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在特定领域中达到顶峰的人或事物。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完美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听到一位评论家用“无其伦比”来形容一件古代瓷器,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品的非凡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湖面,无其伦比的宁静,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奇观的画面,如极光或深海生物,这些景象因其罕见和美丽而“无其伦比”。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场无与伦比的音乐会,乐器的和谐共鸣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unparalleled”或“matchless”可以对应“无其伦比”,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相似,都强调某事物的独特和卓越。
“无其伦比”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用于形容事物的非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卓越和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精准地传达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评价。
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伦】
(形声。从人,仑(lún)声。本义:辈,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伦,辈也。 、 《荀子·富国》-人伦并处。 、 《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 《礼记·曲礼下》-毛犹有伦。 、 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赵奢之伦。
【组词】
伦辈、 伦序、 伦表、 伦品、 伦侯、 伦望、 伦族
4.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