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2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23:48
潮鸣电掣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声音宏大而迅速,如同潮水汹涌和闪电划过一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发生得非常突然和剧烈。
在文学作品中,潮鸣电掣 常用来形容自然现象如雷声、海浪声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战争、**等场合的喧闹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震撼人心的场景时,仍能体现出其生动形象的特点。
潮鸣电掣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特别是潮水和闪电这两种自然力量的结合。在古代文学中,这样的成语常用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文化中,自然现象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潮鸣电掣 也不例外。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宏大,也隐含了力量和变化的意味,这在描述社会变革或重大时尤为适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强大力量,以及人类在面对这些力量时的渺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观看自然纪录片时听到过潮鸣电掣的描述,那种震撼的声音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潮鸣电掣,海浪与雷声交织,绘出一幅自然的交响。”
想象一下,海浪拍打着岩石,雷声在云层中滚动,这样的场景和声音结合,确实可以用潮鸣电掣来形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underous and lightning-fast",虽然不如潮鸣电掣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象。
潮鸣电掣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让我更加欣赏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不可或缺的。
1.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2.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3.
【电】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电,阴阳激耀也。 、 《五经通义》-电,电光也。 、 《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
【组词】
电火
4.
【掣】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经典释文》-掣,拽也。 、 《易·睽》-见舆曳,其牛掣。 、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流火掣空飞。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掣后腿;掣手;掣脱、 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