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0:52
浓妆艳裹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女性化妆浓重,穿着华丽,通常用来描述女性为了吸引注意或参加特殊场合而进行的精心打扮。
在文学作品中,浓妆艳裹 常用来描绘角色为了某种目的(如社交场合、表演等)而进行的夸张打扮。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过度的装饰或不自然的外表。在专业领域,如时尚或美容行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风格或趋势。
浓妆艳裹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中“浓妆”指的是浓重的妆容,“艳裹”则指的是华丽的服饰。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浓妆艳裹** 有时被视为女性为了迎合社会期望或特定场合而进行的必要装饰。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自然美和个性化表达。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华的社交场合、戏剧性的表演或过度的自我展示。它可能引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评价,以及对个人表达和社交期望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女性为了特殊场合而浓妆艳裹,她们的自信和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我意识到外表的装饰不仅仅是外在的,也反映了内在的自信和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浓妆艳裹下,她是夜的皇后, 每一笔勾勒,都是对光的渴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性在镜子前精心打扮,每一笔妆容都显得格外用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华丽、戏剧性的音乐,如古典歌剧或现代电子音乐,来增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vily made-up”或“dressed to the nines”,它们也描述了类似的过度装饰和华丽打扮的情况。
浓妆艳裹 这个词汇不仅仅是描述外表的装饰,它还反映了社会对美的期望和个人表达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言笑自若。
1.
【浓】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浓,露多也。 、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组词】
浓浓
2.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
4.
【裹】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裹,缠也。 、 《穆天子传》-朱三百,裹。 、 《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富之以国裹。 、 《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无不裹也。 、 宋玉《高唐赋》-绿叶紫裹。 、 郭璞《江赋》-濯颖散裹。 、 《资治通鉴》-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
【组词】
裹束、 裹足、 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