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26
“备礼”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准备礼物。在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为了某个特定场合或目的而提前准备礼物,以表达敬意、感谢或庆祝。
在文学作品中,“备礼”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细心和周到,例如在古代小说中,主人公为了拜访重要人物或参加庆典而精心准备礼物。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得备礼去参加婚礼”,表示他们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婚礼准备礼物。 在专业领域,如商务礼仪中,“备礼”可能指的是为了建立或维护商业关系而准备的礼物。
同义词:准备礼物、备赠、备赠品 反义词:无(因为这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备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备”和“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备”有准备的意思,“礼”则指礼物或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备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礼仪。无论是家庭聚会、节日庆典还是商务往来,准备适当的礼物都是表达尊重和友好的一种方式。这种文化惯体现了**人重视人际关系和礼尚往来的传统。
“备礼”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期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特殊时刻为了表达心意而精心挑选礼物的情景,这种行为往往充满了爱和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每逢重要的节日或亲友的生日,我都会提前备礼,这不仅是一种*惯,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给好友准备生日礼物,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挑选,最终选到了她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备礼”: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我备礼一束,心意绵绵。 愿这芬芳,随风飘远, 抵达你的窗前,温暖如初见。
在视觉上,“备礼”让我联想到精美的包装纸、彩带和各种装饰品,以及人们在挑选礼物时的专注表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包装纸的沙沙声和人们的轻声细语,表达着对即将到来的时刻的期待和喜悦。
在不同文化中,“备礼”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送礼也常见,但可能更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而在日本文化中,礼物的包装和呈现方式也非常讲究,体现了对细节的重视。
通过对“备礼”一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文化意义。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准备礼物的行为,还承载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和期待。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如何在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备礼”,以更好地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