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14
汗如雨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汗水像雨水一样大量地流下来。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极度炎热、剧烈**、紧张或疾病等原因导致出汗非常多,形容出汗的程度非常严重。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汗”和“如雨下”两个部分组成,形象地描述了出汗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汗如雨下”的描述。
在**文化中,出汗被认为是身体排毒的一种方式,因此“汗如雨下”有时也被用来形容辛勤劳动后的满足感。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生理反应。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生理感受,如炎热、紧张或疲劳。联想可能包括夏天的酷热、紧张的比赛或艰难的工作场景。
在高中时期,我参加了一次长跑比赛,当时天气异常炎热,跑到终点时我已经是汗如雨下,但那种完成挑战的成就感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烈日当空,汗如雨下,每一滴汗水都是坚持的证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weating like a pig”或“dripping with swe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形象地描述了大量出汗的情况。
“汗如雨下”这个词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出汗的严重程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不仅丰富了描述生理反应的词汇,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和状态。
三冬汗如雨。
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
1.
【汗】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引证】
《说文》-汗,身液也。 、 《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 、 《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 《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 、 《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
【组词】
汗巾、 汗血、 汗汪汪、 汗星、 汗迹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