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1: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1:47:19
词汇“根蟠节错”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根”、“蟠”、“节”和“错”。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根蟠节错”字面意思是指树根盘曲,枝节交错。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理清。
“根蟠节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于对自然界树木生长状态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复杂的情况。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复杂的社会关系或历史,反映了**人对事物复杂性的认识和表达。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困惑和挑战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难以理解和解决的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处理一个复杂的项目时,感到事情根蟠节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根蟠节错,时光交织成诗篇。”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片古老的森林,树木根系盘曲交错;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这些复杂根系时发出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ngled web”或“a complex maz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复杂和难以理清的概念。
“根蟠节错”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复杂和难以理解的情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1.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2.
【蟠】
盘曲;盘结
【组词】
蟠木、 蟠龙、 蟠虬、 蟠蛇、 蟠幽、 蟠根、 蟠旋、 蟠结
遍及;充满
【组词】
蟠满、 充满)、 蟠极、 蟠泊、 布满)、 蟠胸、 、 蟠礴、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4.
【错】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 、 《通俗文》-金银要饰谓之错镂。 、 《淮南子·说山》-鼎错日用而不足贵。
【组词】
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