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11
“中馁”(zhōng ně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中间或过程中感到气馁或失去信心。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事或经历过程中,由于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感到沮丧或失去动力。
在文学作品中,“中馁”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的内心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失望或不信任。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团队或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情绪反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深浅,例如“气馁”可能更侧重于短期的情绪反应,而“中馁”则可能包含更长时间的持续状态。
“中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中”指的是在某个过程中,“馁”则表示气馁或失去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广泛用于描述各种情境下的情绪状态。
在**文化中,“中馁”常常与坚持不懈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对立。社会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因此这个词在鼓励人们保持积极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语境中经常被提及。
“中馁”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郁。它让我联想到在追求目标时遇到的障碍和挑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挫败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到中馁,因为复*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最终,我没有放弃,而是通过额外的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馁”:
在漫长的旅途中,
我曾中馁,心灰意冷,
但星光不灭,指引我前行,
终见曙光,破晓而生。
视觉上,“中馁”可能让我联想到阴沉的天空和孤独的背影。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音乐或寂静的夜晚,传达出一种沉思和忧郁的氛围。
在英语中,“中馁”可以对应为“lose heart”或“become disheartened”。这些词汇在表达上与“中馁”相似,都描述了在面对困难时的情绪反应。
通过对“中馁”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的重要性。这个词提醒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轻易放弃,而应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馁】
(形声。从食,委声。本义:饥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餒,饥也。 、 《广雅》-餒,饥也。 、 《三苍》-餒,饿也。 、 《王纯碑》-闵其粥糜冻餒之患。 、 《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 、 《左传·襄公二十年》。注:“饿也。”-吾有馁而已。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馁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冻馁之患。
【组词】
馁殍、 馁疾、 馁毙、 馁馑、 馁士、 馁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