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0:09
岔道口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道路分岔的地方,即两条或多条道路交汇的地点。在这里,行人和车辆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继续前行。
“岔道口”一词源于汉语,由“岔”和“道口”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岔”指的是分岔或分支,而“道口”则是指道路的入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道路的分岔点。
在许多文化中,“岔道口”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在一些故事和谚语中,岔道口常常是主角面临重要选择的地点。
“岔道口”可能引起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选择的焦虑。它让人联想到冒险和探索,也可能带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必须在两个工作机会之间做出选择,那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岔道口。最终,我选择了更符合我职业规划的那条路。
在诗歌中,“岔道口”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抉择:
在生命的岔道口,我停下脚步, 左边的路通往梦想,右边是现实的道路。 我闭上眼,深呼吸, 选择了心中的那条路。
想象一个繁忙的岔道口,你可以听到车辆的喇叭声、行人的交谈声,看到红绿灯的闪烁和交通警察的指挥。这些声音和画面共同构成了岔道口的生动形象。
在英语中,“岔道口”可以对应为“fork in the road”,在法语中是“carrefour”,在德语中是“Weggabelung”。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
“岔道口”不仅是一个描述道路分岔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决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岔】 (会意。从山,从分。本义:山脉分岐的地方)。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3.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