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15:52
欺罔视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和迷惑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手段或行为故意误导他人,使其产生错误的认识或判断。
欺罔视听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欺”意为欺骗,“罔”意为迷惑,“视听”则指视觉和听觉。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一直用于描述那些试图通过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来影响他人的行为。
在文化中,诚实和正直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欺罔视听**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负面含义,用于批评那些不诚实或不道德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厌恶,因为它涉及到欺骗和误导,这些都是我不认同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某人的不诚实或某种行为的不可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广告使用欺罔视听的手法来吸引消费者,这让我对广告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虚幻的舞台上,
欺罔视听的戏码上演,
真假难辨的幕布后,
是谁在操纵这出戏?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充满迷雾的场景,人们在其中迷失方向,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假。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神秘或悬疑的旋律,来增强这种迷惑和不确定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eceive the senses" 或 "mislead the audience",虽然不如欺罔视听这个成语那样精确和富有文化内涵,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欺罔视听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批评那些不诚实和误导性的行为。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对词汇意义的影响。
贪财冒贿,欺罔视听。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罔】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同本义。同“网”。
【引证】
《易·系辞下》-[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 《庄子·逍遥游》-死于罔罟。 、 《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列卒满泽,罘罔弥山。 、 《孟子·梁惠王上》-是罔民也。 、
【组词】
罔置、 罔罟、 罔罗
3.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
4.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