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37:24
词汇“[爨下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分析:
综合来看,“爨下余”可能指的是烧火做饭后剩下的东西,或者是指炉火下方的余烬。
由于“爨下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残余或遗留的状态,尤其是在描述古代生活或农村场景时。
“爨”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烧火做饭,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的使用频率降低,而“爨下余”这样的组合词汇更是罕见。
在古代社会,烧火做饭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爨下余”可能与古代农村生活和文化有关。它反映了古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描述。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和朴素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农村生活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描述某种古老或传统的生活方式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增加文
1.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