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4: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4:14:03
忠言:字面意思是指忠诚、诚恳的劝告或建议。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出于好意、真诚且有益于对方的建议或批评。
忠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忠”指忠诚、忠心,“言”指言语、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真诚且有益的建议。
在**文化中,忠言往往与“忠臣”、“忠良”等概念相联系,强调忠诚和正直。在社会交往中,接受忠言被视为一种美德,表明个人愿意接受改进和成长。
忠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代表了真诚和关心。然而,忠言有时也可能引起不适,特别是当它触及个人的敏感点或错误时。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给予我忠言,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励我改进。这些忠言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忠言”:
在寂静的夜晚,星辰低语,
忠言如流星划过心田。
虽刺痛,却照亮前行的路,
愿你我,皆能聆听这真诚的言。
忠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智者或**在柔和的灯光下,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给予建议。视觉上,这可能是一幅描绘温馨对话的画面。
在英语中,“忠言”可以对应为“honest advice”或“sincere counsel”。不同文化中,接受忠言的态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价值——真诚和有益的建议——是普遍的。
忠言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真诚的交流,也体现了个人对成长和改进的渴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忠言”有助于我更有效地沟通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1.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不可谓忠。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 诸葛亮《出师表》-为忠善者。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