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5:13
生死簿:在**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生死簿是阴间记录每个人生死时辰的簿册,由阎王或判官掌管。它象征着命运和生死的不可违抗性,是决定一个人寿命长短和生死轮回的关键文书。
生死簿的概念源自古代的道教和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元素。在现代,虽然生死簿的实体意义已不常见,但其象征意义仍然存在于文化表达中。
在**传统文化中,生死簿是阴间法律和秩序的象征,反映了古人对生死、轮回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也体现了社会对死亡和后世的敬畏与尊重。
生死簿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神秘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
在个人经历中,生死簿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决定性的时刻或文件,如重要的合同或法律文件,它们对个人或组织的影响深远,如同决定生死一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命运的笔触在生死簿上轻轻一划, 生命的篇章便悄然翻过一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阴森地府和判官手持生死簿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古典或神秘风格的音乐,以增强生死簿所带来的神秘和庄严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是“命运之书”或“生命之书”,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她们纺织、测量并剪断人的生命线。
生死簿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生死的看法,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普遍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文化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3.
【簿】
(形声。从竹,溥(pǔ)声。本义:登记事物的册子)。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上:皇上;上林尉:官名。)
【组词】
练习薄;账簿;簿籍、 簿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