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4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44:21
火眼金睛:字面意思是指眼睛像火一样明亮,像金子一样锐利。基本含义是指人的眼光非常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看穿伪装或虚假。
火眼金睛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形容孙悟空的眼睛能够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的洞察力。
在**文化中,火眼金睛与孙悟空的形象紧密相连,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火眼金睛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敏锐和能力。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清醒和洞察力。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能迅速发现项目中的潜在问题,大家都说他有一双火眼金睛。
诗歌: 火眼金睛照世间, 洞察秋毫无遗漏。 智慧之光耀四方, 破除迷雾见真章。
视觉联想:想象一双明亮的眼睛,如同燃烧的火焰,能够穿透一切黑暗。 听觉联想:听到“火眼金睛”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孙悟空的声音,或是形容词“锐利”的音效。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gle eye”(鹰眼),形容人具有极佳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火眼金睛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人的洞察力,也象征了智慧和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炒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4.
【睛】
(形声。从目,青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主术》-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
【组词】
定睛一看;画龙点睛;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