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33
火矢:字面意思是指带有火焰的箭矢,通常用于古代战争中,通过点燃箭头来攻击敌人或烧毁目标。
火矢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火”指火焰,“矢”指箭。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矢的物理形态在战争中逐渐被更先进的武器所取代,但其比喻意义在语言中得以保留。
在古代**,火矢是重要的军事技术之一,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在现代,火矢更多地被用作文化符号,象征着破坏和变革。
火矢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恐惧和敬畏,因为它代表了破坏和死亡。同时,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技术的兴趣。
在个人经历中,火矢可能与历史学*或战争电影中的场景相关联,激发对古代战争技术的思考。
在诗歌中,火矢可以被用来象征激情或变革:
火矢划破夜空,
点燃心中的渴望,
燃烧,燃烧,
直至黎明的曙光。
火矢的视觉联想是燃烧的箭矢在空中飞行的画面,听觉联想则是箭矢划破空气的声音和火焰燃烧的噼啪声。
在不同文化中,火矢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武器可能是希腊火(Greek fire),一种在水中也能燃烧的液体燃烧武器。
火矢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战争技术的历史,也成为了现代语言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通过对火矢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影响。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引证】
《释名》-矢又谓之箭。 、 《说文》-矢,弓弩矢也。 、 《周礼·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法。 、 《广雅》-矢,箭也。 、 《易·噬》-嗑得金矢,解得黄矢。 、 《战国策·齐策》-疾如锥矢。 、 《礼记·少仪》-侍投则拥矢。 、 《诗·小雅·吉日》-既挟我矢。 、 《大戴礼记·投壶》-矢以柘若棘。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亩,还矢先王。
【组词】
飞矢;矢石、 矢人、 矢如雨下、 矢房、 矢书、 矢干、 矢锋、 矢镝;矢镞、 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