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5: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5:55:09
火石 的字面意思是一种硬质的石头,通常指的是燧石(flint),它是一种硅质岩石,具有贝壳状断口和玻璃光泽。在古代,火石常被用来制造工具,如箭头和刀刃,同时也是取火的重要工具。通过敲击火石和钢片,可以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易燃物。
火石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中的“flint”,它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flintaz”,意为“硬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石的用途从工具制造扩展到了取火工具。
在许多文化中,火石与火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在一些神话和传说中,火石被视为神圣的物品,与创造和生存的力量联系在一起。
火石可能唤起人们对原始生活的想象,以及对人类智慧和适应能力的敬畏。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野外生存的挑战和冒险。
在野外露营时,我曾经使用火石和钢片生火,这种原始的取火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歌: 火石敲击,火花飞溅, 点燃了文明的曙光。 在寒冷的夜晚, 它是温暖的守护者。
火石敲击时产生的火花和声音,可以让人联想到篝火、夜晚和宁静的野外生活。
在不同文化中,火石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火石可能与狩猎和生存技能相关联。
火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火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丰富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解。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