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10
刮目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擦拭眼睛来清除视线上的障碍,以便更清楚地看到事物。基本含义是指改变以往的看法或态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人或某事。
在文学中,刮目 常用于描述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看法发生重大转变,如从轻视到尊重。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成就的惊讶或赞赏。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教育或职业发展中,刮目 可以指对个人能力的重新评估。
刮目 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起源难以考证。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刮目相待”的用法,意指用新的眼光看待。
在文化中,刮目** 常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成语联系在一起,强调人们应该不断更新对他人和事物的认识。
刮目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和赞赏,因为它暗示了某人或某事的显著进步或变化。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对改变和成长的积极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刮目 可以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在某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时,周围人的反应。例如,一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学生通过努力学*,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让老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
在诗歌中,刮目 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突然变化,如“晨雾散去,山川刮目,一片清新”。
刮目 可以联想到清晨的清新空气,或是雨后初晴的景象,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清新和听觉上的宁静。
在英语中,刮目 可以对应到“take a new look”或“reass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刮目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丰富了表达方式,还强调了持续学和成长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他人的赞赏和对变化的接受。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