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4:54
“不足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值得可惜”或“不值得珍惜”。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的价值不高,不值得为之感到遗憾或惋惜。
在文学作品中,“不足惜”常用于描述那些微不足道或不值得关注的事物。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屑或轻视。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它可能用来评价某些资源的低效利用或不重要性。
“不足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事物价值判断的一种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轻视或不重视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物以稀为贵”,因此“不足惜”常常与那些普遍存在或不被重视的事物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重视资源或人才浪费的行为。
使用“不足惜”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轻蔑或冷漠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被忽视或不被珍惜的事物,引发对价值和重要性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不足惜”来形容那些不重要的琐事,帮助自己专注于更有价值的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足惜”融入对过往岁月的描述,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
岁月如梭,往事不足惜, 唯有心中那份执着,永不褪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废弃物品的画面,传达“不足惜”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对事物轻视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worth mentioning”或“insignificant”,它们在语义上与“不足惜”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足惜”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轻视和不重视时的作用。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事物价值的判断。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惜】
(形声。从心,昔声。本义:哀痛,哀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惜,痛也。 、 《楚辞·惜誓序》-惜者,哀也。 、 汉·贾谊《论积贮疏》-为陛下惜之。 、 宋·苏洵《六国论》-惜其用武不终。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岁月为可惜。
【组词】
可惜、 痛惜、 惜伤
1. 【不足】 不充足,不够; 不可,不能; 不值得,不必; 不难; 犹不尽; 犹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