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17
“不足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来源于数学或统计学领域,指的是某个集合中的元素数量少于预期或需要的数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情况下数量不足的情况。
在数学或统计学中,“不足数”可能特指某种数学性质的数,例如在数论中,一个数如果其所有真因子的和(不包括自身)小于该数本身,则称为不足数。
在日常语言中,“不足数”可以用来描述资源、人力、时间等方面的短缺。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如果团队成员数量不足以完成任务,可以说“人力不足数”。
“不足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不足”和“数”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不够”和“数量”。在古代汉语中,“不足”一词已有使用,而“数”则一直指代数量或数学概念。
在资源有限的社会或经济环境中,“不足数”这个概念尤为重要。它反映了社会对资源分配的关注,以及对效率和公平的追求。
提到“不足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紧张、压力和挑战。它暗示了一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境,可能会引起焦虑或紧迫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不足数”的情况,比如在组织活动时发现志愿者数量不足,或者在购物时发现某种商品库存不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落,星辰不足数,夜空显得更加寂寥。”
想象一个空旷的教室,只有几个学生在自习,老师的身影不见,这种场景可以让人联想到“人力不足数”的视觉形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rtage”或“deficiency”,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相应的使用。
“不足数”这个词汇在描述数量短缺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专业领域,如数学和统计学中有着精确的定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资源短缺的情况。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1. 【不足】 不充足,不够; 不可,不能; 不值得,不必; 不难; 犹不尽; 犹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