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41:56
“刮目相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人或某事,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了新的认识或评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能力、成就或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使得周围的人不得不重新评价他。
在文学作品中,“刮目相看”常用于描述主人公经历重大转变后,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突然展现出的才能或成就感到惊讶和赞赏。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职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不断进步,以便他人能够对其有新的认识。
同义词:另眼相看、重新评价、改观 反义词:一成不变、老眼光、固守成见
同义词“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意思相近,但“另眼相看”更强调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而“刮目相看”则强调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反义词则表达了保持原有看法或评价的意思。
“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意是指吕蒙经过学*后,其学识和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使得他的朋友鲁肃不得不重新评价他。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新认识。
在文化中,“刮目相看”强调了个人成长和变化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不断自我提升,以便在社会中获得新的认可和尊重。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个人努力和成就的重视。
“刮目相看”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和赞赏的。它让人联想到个人成长的故事,激励人们不断努力,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位同事通过不懈努力,从一个普通员工成长为团队领导。他的转变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这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刮目相看”:
岁月如梭,时光流转,
昔日少年,今已成才。
刮目相看,众人惊叹,
星光璀璨,不负韶华。
在视觉上,“刮目相看”可以联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1.
【刮】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刮,掊杷也。 、 《广雅》-刮,减也。 、 《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楹达乡。 、 《考工记》-刮摩之工。 、 《史记·太史公自序》-采椽不刮,茅茨不剪。 、 《三国志·关羽传》-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组词】
刮毒、 刮子、 刮刷、 刮垢磨光;刮楹、 刮锅子;刮磨、 刮摩、 刮火柴;以瓦片刮疥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看】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手”字的变形,下面是“目”,意思是用手遮住眼睛远望。本义:用手加额遮目而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看,睎也。(睎,望也。) 、 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组词】
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