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28
“三百瓮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三百个装满腌菜的瓮。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数量庞大的腌菜,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文学中,“三百瓮齑”可能用来形容家中的储备食物丰富,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故事情节中表示主人公的贫困或富有。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学研究中才会出现。
“三百瓮齑”这个成语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的农业社会,当时家庭储备食物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社会,食物储备是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三百瓮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生活水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以及那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
由于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我个人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三百瓮齑”相关的情境。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农村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三百瓮齑”来描绘一个家庭的富裕和安宁:
古村静谧,岁月悠悠,
三百瓮齑,家有余粮。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幅画描绘了一个古代农村家庭院子里堆放着三百个装满腌菜的瓮,那种场景会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百瓮齑”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于描述食物储备丰富的成语或谚语中。
“三百瓮齑”这个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文化特点。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镜中无复旧朱颜,一笑衷翁乃尔顽。~消未尽,不知更著几年还?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3.
【瓮】
(形声。从瓦,公声。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罋,汲缾也。 、 《广雅·释器》-瓮,瓶也。 、
4.
【齑】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引证】
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
【组词】
齑盐、 齑盐运、 齑盐布帛、 齑盐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