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8:42
枝附影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枝条依附,影子跟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紧密相连,一方依赖另一方,或者一方跟随另一方的状态。它强调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或依赖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枝附影从 常用来比喻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忠诚的追随者或紧密的伙伴关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依赖或跟随,例如在讨论团队合作或政治联盟时。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物种间的共生关系或社会结构中的依赖关系。
同义词:如影随形、形影不离 反义词:独立自主、各行其是
枝附影从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其形象的比喻手法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观察的细致和对事物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其核心意义——紧密的依赖关系——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枝附影从** 强调了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在社会关系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相互依赖和支持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全感,因为它描绘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和支持。在思考和表达中,它让我想到团队精神和忠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像枝附影从,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相互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绿叶的荫蔽下,
枝附影从,
我们的誓言,
如影随形。
视觉上,枝附影从 让我想到树木在风中摇曳,枝条相互依偎的画面。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ke a shadow following a person",虽然不如枝附影从那样富有诗意和形象,但也传达了类似的依赖和跟随的概念。
枝附影从 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描述人际关系和自然现象时提供了生动的比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和富有表现力地传达复杂的依赖关系。
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1.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2.
【附】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bù)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沾着,附着。
【引证】
《诗·小雅·角弓》-如涂涂附。 、 《考工记·轮人》-是故涂不附。 、 马中锡《中山狼传》-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
【组词】
附缠、 附离
3.
【影】
(形声。从彡,景声。彡(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影,形影。 、 《吕氏春秋·功名》-犹表之与影。 、 《淮南子·修务》-吾日悠悠惭于影。
4.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