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2:35
词汇“[主国]”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用语。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主国”字面意思是指主要的或主导的国家。在某些语境下,它可能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
在政治学或国际关系领域,“主国”可能指的是在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历史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某个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帝国或强国。
由于“主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主”和“国”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主导地位的国家。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主国”可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暗示着权力和影响力的集中。在讨论国际关系或历史**时,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某个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主国”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权威和主导的意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力、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有时可能带有正面的赞扬,有时可能带有负面的批评。
由于“主国”不是一个日常用语,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在讨论国际政治或历史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某个国家的地位。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主国”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繁荣和强大,或者用来探讨权力和领导的主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宏伟的宫殿或壮丽的城市景观,代表“主国”的繁荣和强大。在音乐中,可能会选择庄严或雄壮的旋律来表达“主国”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例如英语中的“superpower”或“leading nation”。
“主国”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学术或政治语境中,它是一个有用的术语,用来描述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术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