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0:23
师出无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军队出征没有正当的名义。基本含义是指做某件事情缺乏正当的理由或借口,通常含有贬义。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师出无名,事故无成。”原意是指军队出征没有正当的名义,后来泛指做事情没有正当的理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名正言顺”,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正当的名义和理由。因此,“师出无名”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不正当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不公正的行为或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缺乏正当性,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的不满或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师出无名夜行船, 月下孤影独徘徊。 无理取闹终成空, 名正言顺方为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军队出征的画面,但旗帜上没有明确的标志,给人一种不明确、不正当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ithout justification" 或 "without a valid reason",但这些表达没有“师出无名”这样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师出无名”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且劳民伤财,穷兵默武,~,皆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北上攻打齐王田荣时从陕西临晋渡过黄河收服了魏王豹,接着占领洛阳城,新城县董公建议他找一个兵出有名的理由,说项羽当年杀害义帝,举哀三天,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刘邦一举攻下楚国的都城彭城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