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52
“嫉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嫉”和“怨”。其中,“嫉”指的是因嫉妒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即对他人的优越或成功感到不满和羡慕;“怨”则表示因不满或受到不公待遇而产生的怨恨情绪。结合起来,“嫉怨”描述的是一种因嫉妒和怨恨混合而成的复杂情感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嫉怨”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阴暗面,如《红楼梦》中的贾环对贾宝玉的嫉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心理学或社会学等专业领域,“嫉怨”可能被用来分析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动态。
同义词中,“嫉妒”和“妒忌”更侧重于对他人的优越感到不满,而“怨恨”则更强调因受到不公待遇而产生的恨意。反义词则代表了与“嫉怨”相反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嫉”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妒忌。“怨”字同样古老,意为不满或恨。两个字结合使用,形成了描述复杂负面情感的词汇“嫉怨”。
在**传统文化中,嫉怨被视为一种不健康的情感,与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和谐”相悖。在现代社会,嫉怨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嫉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阴暗、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和、争斗和内心的痛苦。它可能引发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处理负面情绪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嫉怨的经历,比如对朋友的成功感到羡慕,或者对同事的晋升感到不满。这些情感体验让我们更加理解“嫉怨”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中嫉怨难平,星光点点,照不进心间的阴霾。”
视觉上,“嫉怨”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色调,如深蓝或黑色,以及扭曲的面部表情。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压抑的音乐,或者是尖锐的争吵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envy”和“resentment”来表达,但“嫉怨”作为一个复合词,更精确地捕捉了两种情感的混合状态。
通过对“嫉怨”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的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如何处理和表达这种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内心的感受,并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1.
【嫉】
(形声。从女,疾声。本义: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
同本义。泛指忌妒。
【引证】
《广雅》-嫉,妒也。 、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 、
【组词】
嫉诬、 嫉病、 嫉心、 嫉毁
2.
【怨】
(形声。从心,夗(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怨,恚也。 、 《论语》。皇疏:“恨也。”-曰怨乎。 、 《贾子道术》-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 《淮南子·说山》-不怨人取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天子甚怨。 、 清·黄宗羲《原君》-人怨恶其君。 、 清·张廷玉《明史》-怨颇兴。 、 孙文《序》-怨愤所积。
【组词】
怨怅、 怨谤、 怨恶、 怨艾、 怨詈、 恩怨、 宿怨、 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