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16
惊魂夺魄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强烈的惊吓或震撼,以至于能够夺走人的魂魄,使人失去理智或控制。基本含义是指极度惊恐或震撼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惊魂夺魄 常用来形容恐怖、悬疑或紧张的情节,如鬼故事、惊悚小说等。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夸张地描述某次经历的惊险程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极端的应激反应。
同义词:魂飞魄散、心惊胆战、惊心动魄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自若、镇定自若
惊魂夺魄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战争、灾难或超自然现象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文学和日常口语中,用以形容各种极端的惊吓或震撼。
在文化中,惊魂夺魄** 常与鬼神、灾难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也被用来形容各种现代生活中的惊险经历,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惊魂夺魄 这个词组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恐惧、不安和失控。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危险和死亡的深层次恐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存的本能反应。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那种高速旋转和急速下降的感觉,确实让人体验到了惊魂夺魄的刺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风声鹤唳,
惊魂夺魄的鬼影,
在古老的墓地徘徊,
诉说着千年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黑暗森林中幽灵出没的画面,配以阴森的背景音乐,增强惊魂夺魄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oul-stirring" 或 "heart-stopping",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惊魂夺魄 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描述极端情感的词汇库,还反映了人类对恐惧和生存的深刻理解。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体验。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
3.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