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7:03
词汇“引嫌”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引”和“嫌”来理解其基本含义。
“引嫌”字面意思是通过某种行为或言语引起别人的猜疑或不满。这里的“引”意味着引导或引起,而“嫌”则指的是猜疑、不满或厌恶。
由于“引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言语导致了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如“引起误会”或“招人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可能会用来描述某行为可能引起公众的不满或猜疑。
“引嫌”这个词可能源自于对人际关系中微妙情感的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具体的表达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或冲突是社交礼仪的一部分。因此,“引嫌”这个词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引嫌”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微妙的情感处理,给人以谨慎和敏感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避免“引嫌”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时,需要注意言辞,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引嫌”来描述一种复杂的人际情感:
言语如刃,轻触即伤,
引嫌之举,心间暗藏。
由于“引嫌”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紧张的社交场合,或者是一些充满悬疑的影视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其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引嫌”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微妙状态,提醒我们在沟通时需要更加谨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社会关系。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嫌,一曰疑也。 、 《礼记·曲礼上》-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 、 《礼记·坊记》-使民无嫌。 、 《吴越春秋》-岂敢有嫌哉? 、 李白《长干行》-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
【组词】
嫌间、 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