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3:21
不苟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不马虎。它强调在行为或态度上的严谨和细致,不容许有任何疏忽或随意。
"不苟" 源自古代汉语,"苟" 原意为草率、随便,"不苟" 即不草率、不随便,强调认真和细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苟" 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人或事物认真态度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不苟" 常被视为一种美德,特别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纪律性的社会环境中。它体现了对工作、学和生活的尊重和责任感。
"不苟" 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认真、负责和可靠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卓越和精确。
在个人经历中,"不苟" 可能体现在对工作的态度上,如在完成一项任务时,追求完美和细节的精确。
在诗歌中,"不苟" 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细致之美,如“春风不苟,每一片叶子都精心雕琢。”
视觉上,"不苟" 可能联想到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细致的工艺声音,如钟表的滴答声。
在英语中,"meticulous" 或 "conscientious" 可以对应 "不苟" 的含义,都强调了细致和认真。
"不苟" 是一个强调认真和细致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丰富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苟】
(形声。从艸,句(gōu)声。本义:草名。又: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苟,苟草也。 、 《急就篇》。注“苟,草名也。”-苟贞夫。
随便,轻率。
【引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组词】
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