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6:06
词汇“[夭殁]”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年轻或年幼的人过早死亡。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夭殁花魂泪未干。
世间多少无情事,
化作烟云随风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夭殁”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殁】
(形声。从歺(è),(mò)声。歺残骨,与死亡有关。本义:死)。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殁,终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伯乐既殁兮。 、 《国语·晋语四》-管仲殁矣。 、 韩愈《祭十二郎文》-少者殁而长者存。
【组词】
既殁、 殁世、 殁命、 殁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