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1:34
“念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念”和“虑”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思考、思索或忧虑。它强调的是在内心深处对某事的反复思考和担忧。
在文学作品中,“念虑”常用来形容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如书信、演讲等,仍可看到其身影。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念虑”可能被用来描述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同义词中,“思索”强调深入的思考,“忧虑”强调担忧的情绪,“沉思”强调长时间的深思,“考虑”则是一个更通用的词,用于各种思考的场合。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念虑”相反的态度或行为。
“念虑”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诗经》、《论语》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表达深层次思考和忧虑的语境中,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念虑”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慎思”相联系,强调在行动之前的深思熟虑。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快速决策,但“念虑”仍被视为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态度。
“念虑”一词给人以沉重、深邃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思考人生重大问题的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反思和内心探索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体验过“念虑”。那段时间,我反复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这种深度的思考帮助我做出了更符合自己长远利益的决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念虑”:
夜深人静,星辰闪烁,
我心念虑,如潮涌动。
未来的路,何去何从,
在这寂静中,我独自思索。
视觉上,“念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深思。听觉上,它可能与深夜的寂静、偶尔的虫鸣声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念虑”可以对应为“ponder”或“contemplate”,这两个词都强调了深入和长时间的思考。然而,“念虑”在中文中还带有一种忧虑的情感色彩,这在英文对应词中可能不那么明显。
通过对“念虑”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深层次思考和忧虑方面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表达复杂情感和深思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念虑”这样的词汇,以增强我的表达深度和情感丰富性。
1.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