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0:37
“垂白”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垂”通常指垂直向下,而“白”则指颜色白色。结合起来,“垂白”可能指的是某种白色的东西垂直向下悬挂或垂落的状态。
由于“垂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景象或状态,比如形容雪花垂直飘落的场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垂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悬挂、垂落 反义词:上升、飘扬
由于“垂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没有详细记录。这个词可能是由“垂”和“白”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特定的视觉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垂白”可能被用来形容与白色相关的某种仪式或传统,比如婚礼、葬礼等。白色在许多文化中象征纯洁或哀悼。
“垂白”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宁静、纯洁或哀伤的情感反应。例如,想到垂白的雪花可能会让人感到冬日的宁静和纯洁。
由于“垂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垂白”来形容冬日的景象:
冬日的晨曦,
垂白的雪花,
静静地覆盖着大地,
带来一片宁静与纯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树枝上挂满了垂白的霜花,给人一种冬日清晨的宁静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增强这种宁静的氛围。
由于“垂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没有明确的比较。
“垂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形容特定的视觉状态,尤其是在描述与白色相关的自然景象或仪式时。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多样性和精确性。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