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4:15
世界语(Esperanto)是一种人工国际辅助语言,由波兰眼科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azarz Ludwik Zamenhof)于1887年创造。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减少语言障碍。世界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基于欧洲多种语言,力求简单、中立,易于学习和使用。
世界语的名称“Esperanto”源自创造者柴门霍夫的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世界语自1887年发布以来,基本语法和词汇保持稳定,但其使用和接受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波动。
世界语在20世纪初至中叶达到高峰,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视为促进国际和平与理解的工具。尽管其普及度不如预期,但世界语社区仍然活跃,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和文化活动。
世界语常让人联想到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它代表了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希望,激发人们对全球团结和理解的向往。
个人经历中,世界语可能是在学习语言多样性或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时遇到的。例如,参加世界语会议或通过在线平台与全球世界语使用者交流。
诗歌: En la mondo vasta, kune ni kantas, Esperanton, lingvon de la sankta. Tra la nokto silenta, brilas la steloj, Kune ni iras, tra la vojoj.
世界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国际会议的场景,不同国家的人们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或是听到世界语歌曲和朗诵,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在不同语言中,世界语通常直接使用其名称“Esperanto”,反映了其国际性和中立性。在一些文化中,世界语被视为一种理想化的语言,象征着全球团结和和平。
世界语作为一种人工国际辅助语言,代表了人类对语言多样性和国际交流的深刻思考。尽管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有限,但它激发了对语言平等和全球理解的持续探讨。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世界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促进了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深入理解。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3.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