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44:31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根据其《世界遗产公约》认定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自然或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考古遗址、文化景观等,它们对于全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学中,世界遗产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类文明的辉煌或历史的沧桑。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指代某个特别美丽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在专业领域,如旅游、考古、环境保护等,世界遗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保护、管理和研究等方面。
同义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遗迹 反义词:现代建筑、新兴景观(这些词汇强调的是非历史或非自然的、现代的特征)
世界遗产一词源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被全球接受,并扩展到包括更多的自然和文化地点。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世界遗产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它可能被视为国家骄傲的象征,而在其他地方,它可能更多地被看作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自然的壮丽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激发人们对过去的敬畏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个人可能曾在旅行中参观过某个世界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或**的故宫,这些经历往往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和自然界的神奇。
在诗歌中,世界遗产可以被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在古老的城墙下, 世界遗产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每一块石头, 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世界遗产往往与宏伟的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相关联。视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古老的寺庙、巍峨的山脉或广阔的沙漠。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历史悠久的钟声或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和风声。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世界遗产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遗产地点和保护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和印度的泰姬陵都是各自文化中的重要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一个跨越文化和时间的概念,它不仅代表了人类的历史和创造力,也提醒我们保护和尊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全球多样性的认识。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3.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4.
【产】
(形声。从生,彦省声。本义:出生,生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産,生也。 、 《周礼·大宗伯》。注:“生其种曰产。以天产作阴德,以地产作阳德。”注:“天产者动物,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百物之产。 、 《后汉书·明帝纪》。注:“同母兄弟也。”-同产。 、 晋·干宝《搜神记》-其妻重身当产。
【组词】
产子、 产育、 产母
1. 【遗产】 公民死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在我国,遗产包括(1)公民的收入;(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历史上遗留、累积的精神财富艺术遗产|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