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49
王昌龄:王昌龄(98年-75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王之涣、高适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以边塞诗最为著名,风格豪放,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文学语境中,“王昌龄”通常指代这位唐代诗人及其作品。在口语中,提到“王昌龄”可能是在讨论古典文学或诗歌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历史学等,王昌龄的作品和生平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王少伯(王昌龄的字)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其他诗人比较,如李白、杜甫等,以突出其风格和主题的差异。
王昌龄的名字和字在古代汉语中并无特殊含义,但其诗作和文学成就使其名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昌龄的作品和影响力不断被后人研究和传承。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时期。他的边塞诗反映了当时边疆的军事活动和士兵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提到王昌龄,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边塞的辽阔、历史的沧桑和诗人的豪情。他的诗作常常带有一种悲壮和豪迈的情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在学*和欣赏王昌龄的诗作时,我深受其边塞诗的感染,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这种情感体验让我在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投入和共鸣。
在创作一首关于边塞的诗歌时,我可以借鉴王昌龄的诗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边塞的苍凉和士兵的坚韧:
边关月色冷,
战士心如铁。
千里赴戎机,
只为家国血。
王昌龄的诗作常常让人联想到边塞的辽阔景象,如明月、关隘、战马等。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边塞风光的画作;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号角等战争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王昌龄这样的诗人也有其对应的人物,如英国的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和影响力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王昌龄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和生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和分析王昌龄,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唐代文学的魅力和边塞诗的独特风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历史人物和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昌】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昌,美言也。 、 《书·大禹谟》-禹拜昌言。
【组词】
昌言、 昌教
3.
【龄】
(形声。从齿,令声。从牙齿来看年龄的长幼,所以从“齿”。本义:年龄)。
同本义。
【引证】
陶渊明《责子》-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组词】
学龄儿童;高龄;龄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