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5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58:17
王昭君: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名王嫱,字昭君,西汉时期的人物。她因被选入宫中,后又被汉元帝赐予匈奴单于呼韩邪为妻,成为和亲的象征,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王昭君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悲剧和民族和亲的牺牲。在口语中,提及王昭君可能是在讨论历史故事或美女的代名词。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汉学研究中,王昭君是一个研究汉朝外交政策和女性地位的重要案例。
同义词:王嫱(原名)、和亲女(历史角色)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与“自由”、“自主”等概念相对比,因为王昭君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人决定的。
王昭君的名字来源于她的字“昭君”,在古代汉语中,“昭”有光明、显赫之意,“君”则是对女性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昭君这个名字成为了美丽与悲剧的代名词。
在文化中,王昭君的故事被广泛传颂,她被视为民族和亲的牺牲品,也是女性在历史中地位的象征。她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对于女性命运的看法,以及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
王昭君的故事常常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感慨,她的美丽和悲剧命运激发了无数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她的形象也常常与孤独、牺牲和无奈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王昭君可能会让人想起那些美丽但命运多舛的女性,或者是在讨论历史**时作为一个例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王昭君的泪,滴落在塞外的风沙中,化作千古的哀愁。”
王昭君的形象常常与古典音乐、古筝曲《昭君怨》联系在一起,她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传统绘画和雕塑中,通常描绘她身着汉服,面带忧郁。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人物,但类似的故事,如女性作为政治工具的牺牲品,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中都有出现。
王昭君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和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古代女性的命运,也反映了民族和亲政策的历史背景。她的故事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3.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