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4: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4:30:23
“友于”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尚书·大禹谟》:“友于兄弟。”原意是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后来,这个词汇被广泛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尤其是指兄弟般的情谊。
在文学作品中,“友于”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就被形容为“友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它仍然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友于”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后在《论语》等经典文献中也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从特指兄弟间的友爱扩展到泛指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传统文化中,兄弟情谊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友于”这一概念在社会伦理和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互助。
“友于”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亲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不离不弃的朋友,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扶持的亲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对非亲兄弟的朋友,他们在彼此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的关系就是“友于”的最好诠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友于”:
春风拂面,柳絮飘飘,
友于之情,如水长流。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朋友在夕阳下并肩行走,背景音乐是柔和的吉他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都能唤起“友于”的情感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otherly love”,但它更多强调的是血缘关系,而“友于”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深度和纯粹性。
“友于”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兄弟情谊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美好。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能够准确而深刻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1.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