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9:20
“戮力同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大家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团结一致,共同为某个目标或任务而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戮力同心”常用来描述一群人为了共同的事业或目标而团结奋斗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团队合作,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企业管理或项目管理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团队协作的必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戮力同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戮力同心,以御外侮。”原意是指大家共同努力,抵御外来的侵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团结合作的意义。
在文化中,团结和集体主义一直被强调。因此,“戮力同心”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人对于团结和协作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场景。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通过团结合作来克服挑战。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亲身体验到“戮力同心”的力量。当我们面临紧迫的截止日期时,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同舟共济时,
戮力同心破浪行。
众志成城铸辉煌,
共创未来梦飞扬。
想象一群人手挽手,肩并肩,共同面对挑战的画面。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表现,也可以通过激励人心的音乐来传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ull together”或“work as one”,都强调了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团结合作的重视是普遍的。
“戮力同心”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体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效果。
《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残酷统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诸侯小国商的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找到大贤人伊尹辅佐,商国实力空前强大,汤见时机成熟,君臣戮力同心,齐心合力,终于灭掉夏朝
1.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引证】
《说文》-戮,杀也。字亦作剹。 、 《周礼·掌戮》注-戮谓膊焚辜肆。 、 《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 《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组词】
戮佞、 戮身、 戮挫、 戮杀、 戮害、 戮罪、 戮死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