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3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07
“同心同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意相同,德行一致。基本含义是指人们思想一致,目标相同,行动协调,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同心同德”常用来形容团队或集体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如在描述战争、建设或社会**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一致和团结。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这个词汇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同心协力”更强调心意的统一,“齐心协力”更强调行动的一致,“众志成城”则强调集体的力量。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同心同德”相反的状态,即心意不统一,行动不协调。
“同心同德”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在古代,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君臣之间的忠诚和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和集体行动中。
在文化中,“同心同德”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强调在面对国家或社会重大时的团结和一致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团结和力量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美好画面,激发人们对于合作和团结的向往。
在团队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同心同德”的重要性。当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时,项目的进展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同心同德筑梦路,风雨兼程共前行。”
想象一群人手拉手,面带微笑,共同向前走的画面,或是听到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都能让人联想到“同心同德”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团结和一致性的价值。
“同心同德”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团队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朕得天下,皆我君臣~以成大功。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手下的官员都是离心离德,军心涣散。周武王联合西部的八个诸侯,集结4万兵力,亲自率军征讨纣王。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他发表演讲,表示上下要同心同德,不消灭纣王誓不罢休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