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5:36
词汇“析圭分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古雅的表达,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析圭分组”字面意思是指将圭(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进行分割,并根据分割后的部分进行分组。在古代,圭是重要的礼器,通常用于祭祀和礼仪场合,代表着权力和地位。因此,“析圭分组”可以引申为根据某种标准或规则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划分和分类。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古代礼仪的细节,或者用来比喻对复杂事物的细致分析。在口语或现代文本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因为它过于文言和专业。
“析圭分组”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非常重要,圭作为礼器,其分割和分组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因此,“析圭分组”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仪文化。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秩序,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礼仪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析圭分组”来描绘古代仪式的庄严和细致。
结合古代的礼器图片,如圭的图像,可以更好地理解“析圭分组”的含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增添一种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礼仪和礼器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古埃及的圣甲虫等。
“析圭分组”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等级制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
至于析圭分组,跨壤连州,怀四术而自疑,见九重而失望。
1.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2.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
3.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4.
【组】
(形声。从糸(mì),且(jǔ)声。与丝织品有关,故从糸。本义:具有文采的宽丝带。古代多用作佩印或佩玉的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织丝有文以为绶缨之用者也。阔者曰组,为带绶;狭者曰条,为冠缨。-组,绶属。其小者以为冠缨。 、 《周礼·典丝》-掌组。 、 《书·禹贡》-厥篚玄纁玑组。 、 《礼记·内则》-织纴组紃。 、 《汉书·高帝纪》-系颈以组。 、 唐·陈鸿《长恨传》-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 欧阳修《伶官传序》-系燕父子以组。(组,这里指绳索。)
【组词】
组帐、 组缨、 组紃、 组带、 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