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05:17
词汇“析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析珪”字面意思是指将玉珪(一种古代玉制礼器)分开。在古代,珪是君王赐予诸侯的信物,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析珪”通常指的是将这种象征权力的珪分开,意味着权力的分割或转移。
在文学作品中,“析珪”可能用来描述古代政治权力的变迁,如王朝更替、诸侯分封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和专业。在历史或考古学专业领域,可能会在讨论古代礼仪制度时提及。
“析珪”一词源自古代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社会,析珪是君王对诸侯的一种授权方式,体现了古代的封建制度和礼仪文化。
对于现代人来说,“析珪”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礼仪和权力结构的敬畏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和权力的游戏。
由于“析珪”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古词汇,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析珪”来描绘古代政治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玉珪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析珪”的含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或仪式的庄严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析珪”的词汇,但类似的权力转移仪式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的封建制度中的封地授予仪式。
“析珪”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礼仪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1.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2.
【圭】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同本义。
【引证】
《白虎通》-瑞贽珪者兑上。 、 《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孰为珪璋。 、 《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以青圭礼东方。 、 《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 、 《汉书·郊祀志上》-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
【组词】
圭瑞、 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