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0:24
攻陷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武力或其他手段占领或征服某个地方或目标。在军事领域,它通常指成功地占领敌方的城市、堡垒或其他重要地点。
“攻陷”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攻”指攻击或进攻,“陷”指陷入或被占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扩展和变化。
在历史和文化中,“攻陷”常与重大历史和战争相关联,如“南京大屠杀”中的南京攻陷,这对**人民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影响。
“攻陷”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胜利感和征服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战争和破坏的反思和悲伤。
在个人生活中,“攻陷”可以比喻性地用于描述在某个领域或项目上的成功,例如:“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攻陷了那个难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辰攻陷了天际,每一颗都是胜利的旗帜。”
结合战争电影中的攻城场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攻陷”这个词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英语中,“攻陷”可以对应为“capture”或“conquer”,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攻陷”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用于描述军事行动,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比喻和象征性的语境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1.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2.
【陷】
(会意兼形声。从阜(fù);从臽,臽(xiān)亦声。据金文,象人掉进陷阱形。本义:坠入,掉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陷,高下也。一曰陊也。 、 《论语》。孔注:“下也。”-不可陷也。 、 《国语·鲁语》。注:“坠也。”-上陷而不振。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拥而入,人马俱陷。
【组词】
陷狱、 沉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