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5:23
“底儿朝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物体的底部朝向天空,形容事物被翻转到了极点,或者被彻底翻动、搜查、检查。基本含义是指某物被彻底翻转或检查,常用来形容彻底、完全的状态。
在文学中,“底儿朝天”常用来形容场景的彻底改变,如战场的混乱或家中的彻底搜查。在口语中,它常用来形容某人做事彻底或某物被彻底检查。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调查领域,它可能指彻底的调查或审计。
“底儿朝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观,源自于其字面意义,即物体的底部朝向天空。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频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彻底和完全的概念。
在文化中,彻底和完全的概念常常被强调,这与人追求完美和彻底的性格特点有关。因此,“底儿朝天”这个成语在社会交流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彻底性和完整性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彻底、完全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种紧张或焦虑的情感,尤其是在描述搜查或检查的场景时。它让人联想到彻底的改变或彻底的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底儿朝天”来形容自己彻底整理房间的经历,确实,经过一番努力,房间变得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把冬日的沉寂翻了个底儿朝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房间被彻底翻动的场景,家具倒置,物品散落一地。听觉上,可能是翻动物品时发出的声音,如抽屉拉开的声音,物品碰撞的声音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urned upside down”或“turned inside ou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彻底翻转或改变的含义。
“底儿朝天”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简洁而形象地传达了彻底和完全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1.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朝】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朝,旦也。 、 《尔雅·释诂》-朝,早也。 、 《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 、 《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周人祭日以朝及誾。 、 《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 《水经注·江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 、 唐·杜牧《阿房宫赋》-朝歌夜弦。(弦:弹琴。)
【组词】
朝雉徒歌、 朝趁暮食、 朝上;朝夕乌、 朝夕相处、 朝日、 朝旦;朝不及夕、 朝升暮合、 朝成暮遍、 朝成暮毁、 朝夷暮跖、 朝欢暮乐、 朝市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