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2:06
田洫(tián x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田间的小沟渠,主要用于灌溉和排水。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田洫是农田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调节田间水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
田洫一词在文学作品中较少直接出现,更多出现在农业、水利工程相关的专业文献中。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水沟”、“渠道”等更为通俗的词汇。
同义词:渠道、水沟、灌溉渠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与“旱地”相对,表示无水或少水的土地。
田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构成由“田”(农田)和“洫”(小水沟)组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田洫是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田洫的设计和管理也不断进步。
在中国古代,田洫的建设和管理是国家农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利用田洫原理,有效地解决了灌溉和防洪问题。
田洫一词给人以朴实、勤劳的联想,它代表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在现代,它也象征着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现代农业实践中,田洫的概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有机农业中,合理设计的田洫系统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营养,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田洫比喻为生命的源泉,如:“田洫如脉,滋养着大地,生命的绿意在其中悄然绽放。”
田洫可以联想到清晨的田野,水流潺潺的声音,以及田间劳作的农民。这些画面和声音共同构成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农业水利设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例如,在古罗马,类似的灌溉系统被称为“aqueduct”,而在日本,则有“田んぼの水路”(田间水路)。
田洫一词虽然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它在农业和水
1.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
2.
【洫】
(形声。从水,血声。本义:古井田制,成与成之间的水道。田间的水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洫,田间水道也。 、 《考工记·匠人》-方十里为成,成间宽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此井田之制。 、 《周礼·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此乡遂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