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8:48
词汇“出于意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出于意表”字面意思是超出了一般人的意料或预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的发生或某个结果的出现,是出乎人们预料的,通常带有惊喜或意外的意味。
“出于意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于”和“意表”两个词组成,没有特别复杂的历史演变。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变化的态度。
这个成语常常引发人们对意外**的惊讶和好奇,有时也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如对意外成功的喜悦。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好消息或突发**,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很好地表达当时的情感和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开出于意表,岁月静好,意外之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一朵花在不经意间绽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带来视觉上的惊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one's wildest dreams”或“out of the blu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意外和惊喜的意味。
“出于意表”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描述那些超出常规和预期的**。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4.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