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5:50
“出于无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无法找到其他解决办法,只能采取某种行动或接受某种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或行为。
“出于无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无奈情境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得已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出于无奈”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忍”和“顺”相联系,强调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顺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和妥协。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困境、压力和无奈。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和含蓄。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使用“出于无奈”的情况,比如在选择职业时,由于家庭压力和经济需求,我不得不做出一些并非完全符合个人意愿的决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出于无奈,星辰不语,夜风轻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追兵,前方是无尽的深渊,这种场景很好地体现了“出于无奈”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重的叹息声或无奈的低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necessity”或“forced to”,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无奈情感是相似的。
“出于无奈”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方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情感和情境至关重要。
本待砍你狗头,怜你也是贫民,出于无奈,饶你去罢!
他~才答应退休的。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奈】
如,如何。
【引证】
《礼记·曲礼下》-奈何去社稷也? 、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不从,奈何? 、 《韩非子·喻老》-无奈何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无可奈何。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 、 《淮南子·兵略训》-唯无形者,无可奈也。
这。
【引证】
《西厢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