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0:56
词汇“敬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敬”通常表示尊敬、敬重,而“惶”则表示恐惧、不安。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种尊敬中带有不安或敬畏的复杂情感。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的组合意义进行。
“敬惶”可能指的是在尊敬某人或某事的同时,内心感到不安或恐惧。这种情感可能源于对权威的敬畏,或是对某种强大力量或不可知事物的恐惧。
在文学作品中,“敬惶”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对某种超自然力量或权威人物的复杂情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可能会在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与恐惧交织的情感时出现。
由于“敬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敬”和“惶”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和权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敬惶”可能在描述对长辈或权威的复杂情感时有所体现。
“敬惶”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既尊敬又害怕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在面对权威或未知时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遇到需要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与恐惧交织的情感时,可以使用“敬惶”来准确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敬惶”来描绘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例如:
在古老的庙宇前,我怀着敬惶的心情,
敬畏神明的伟大,恐惧未知的深渊。
“敬惶”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庙宇、庄严的仪式,或是深沉的音乐,如巴赫的管风琴曲,带来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敬惶”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可以用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awe and fear”。
“敬惶”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尊敬与恐惧交织情感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