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03
“凄凄惶惶”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重叠的形容词组成,形容人心情悲伤、焦虑不安的状态。其中,“凄凄”表示悲伤、凄凉,“惶惶”表示心神不宁、恐慌不安。
在文学作品中,“凄凄惶惶”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不幸或困境时的内心状态,如在古典小说或诗词中描述失意、离别或战乱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时,仍能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批评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凄凄惶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的单字“凄”和“惶”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分别表示悲伤和恐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情感状态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凄凄惶惶”常与悲剧情怀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在社会动荡或个人遭遇不幸时,这个词汇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郁。它让我联想到孤独、无助和绝望的情感体验,以及在逆境中挣扎的人们的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亲人生病,那段时间家里充满了凄凄惶惶的气氛,每个人都显得格外焦虑和悲伤。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中凄凄惶惶,月光如水,映照着无尽的忧伤。”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人物在风雨中行走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distraught”和“desolate”来形容类似的情感状态。
“凄凄惶惶”这个词汇在描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悲伤和焦虑,还包含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凄】
(淒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淒,雨云起也。 、 《诗·小雅·大田》-有渰淒淒。
【组词】
凄凄
2.
【凄】
(淒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淒,雨云起也。 、 《诗·小雅·大田》-有渰淒淒。
【组词】
凄凄
3.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
4.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