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55:55
班行(bān há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则排列。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按照某种标准或规则进行排列或分类的情况。
班行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班行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班”指排列,“行”指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国文化中,班行常常与秩序和纪律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和规矩的重视。
班行给人以秩序、整齐和规范的联想,这种有序的状态往往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班行可以用来指导孩子们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他们的秩序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班行来形容自然界的有序之美,如“山川班行,星辰有序”。
班行可以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有序的队伍或排列整齐的家具,这些画面给人以整洁和有序的视觉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rderly”或“arranged in row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秩序和整齐的概念是相似的。
班行作为一个描述有序状态的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美感。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表达有序和整齐的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秩序的重视。
1.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引证】
《说文》-班,分瑞玉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组词】
班瑞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