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9: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9:10:49
词汇“大肆厥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表达,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大肆厥辞”字面意思是指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说话人说话不顾后果,放肆无忌。其中,“大肆”表示***、无所顾忌,“厥辞”则指其言论或言辞。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个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放肆言行,尤其是在政治或社会批评的语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可能在一些正式或古风的场合中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用来分析古代文献中的某些言论。
“大肆厥辞”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厥”字在古汉语中有“其”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这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多必失”和“谨言慎行”,因此“大肆厥辞”这样的表达往往带有负面评价,反映了社会对于言论的规范和期望。
这个词汇给人以负面情感,联想到的是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言论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不常使用,但如果遇到某人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
在创作中,可以将“大肆厥辞”用于描述一个历史人物在某个重要时刻的放肆言行,增加故事的历史感和戏剧性。
由于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朝堂等场景,以及相关的古装剧或历史纪录片中的相关情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reckless speech”或“irresponsible talk”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大肆厥辞”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背景。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肆】
(形声。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肆,极陈也。 、 《广韵》-肆,陈也。 、 《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 、 《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组词】
肆筵、 肆肆
3.
【厥】
(形声。从厂(hǎn,山崖),欮(jué)声。本义:石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厥,发石也。 、 《山海经·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 、 《汉书·李寻传》-熒惑厥弛。 、 《荀子》-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引证】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谓足逆冷也。”-凝于足者为厥。
【组词】
厥冷、 厥逆
4.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