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3:27
大肆咆哮 的字面意思是指大声而激烈地吼叫或咆哮,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愤怒、激动或威胁而发出的强烈声音。这个词汇强调了声音的强度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伴随的行为上的失控。
在文学作品中,大肆咆哮 常用来描绘戏剧性的冲突场景,如角色之间的激烈争吵或对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极度愤怒或挫败而发出的吼叫。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大肆咆哮 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攻击性或失控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怒吼、咆哮、狂吼、怒斥 反义词:低语、细语、轻声、温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境的细微变化,例如“怒吼”可能更侧重于愤怒的情绪表达,而“咆哮”则可能更侧重于声音的强度和持续性。
大肆 源自汉语,意为“*地”或“无节制地”,咆哮** 则源自古代汉语,原指野兽的吼叫声。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声音的强度和失控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大肆咆哮 可能被视为一种不文明或不适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然而,在其他文化或情境中,这可能被视为一种释放情绪或表达不满的正常方式。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或紧张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失控、愤怒和可能的冲突。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倾向于避免或警惕类似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遇到过某人在极度愤怒时大肆咆哮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或害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情绪管理上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大肆咆哮 用于描绘自然灾害的场景,如“雷电大肆咆哮,撕裂了夜空”,以此来增强诗歌的戏剧性和情感强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愤怒的人在狂风暴雨中大肆咆哮的场景,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词汇的情感冲击力。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oar furiously”或“bellow loud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强烈声音和情绪失控的概念。
大肆咆哮 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强度,还传达了情绪的失控和可能的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败报传到英国,政府党报纸大肆咆哮,‘一致要求实行充分的报复’。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肆】
(形声。从长,聿(yù)声。本义:摆设;陈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肆,极陈也。 、 《广韵》-肆,陈也。 、 《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 、 《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组词】
肆筵、 肆肆
3.
【咆】
(形声。从口,包声。本义:野兽吼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咆,嗥也。 、 《淮南子·览冥》-袭穴而不敢咆。 、 《文选·刘安招隐士》。注:“吼也。”-虎豹斗兮熊罴咆。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
【组词】
咆号、 咆跃
4.
【哮】
(形声。从口,孝声。本义:野兽的吼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哮,豕惊声也。 、 《通俗文》-虎声谓之哮唬。 、 曹植《七启》。注:“虎怒也。”-哮阚之兽。 、 唐·杜甫《石龛》-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 《游泸山记》-水声澎湃,兽群哮而游。
【组词】
哮吼、 咆哮、 哮唬、 哮阚